文章

【大灣區懶人包】拆解定義、機遇、挑戰與發展藍圖

8 分鐘閱讀
esg investment
201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將「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國家級戰略,旨在推動灣區內各城市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透過整合大灣區的優厚資源,充分發揮三地綜合優勢。大灣區是什麼?香港會在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遇到哪些機遇和挑戰?立即閱讀這篇大灣區懶人包了解更多!

大灣區覆蓋範圍

大灣區的全稱為「粵港澳大灣區」,覆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不同城市,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1
 
大灣區的主要目標是結合區內城市的獨特優勢,透過各自分工和優勢互補,積極開拓更多經濟、社會和民生等各方面的機遇,合力強化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樞紐地位。
 
根據《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二位,領先韓國、美國等地區2,可見大灣區各城市在同心協力之下,其創科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香港在大灣區的機遇

香港作為大灣區的其中一個核心,在大灣區建設擔當相當重要的角色。
 
香港不論是金融、航運還是貿易行業,皆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及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3。加上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及相關專業服務方面的體系完善,有助為整體大灣區的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香港在大灣區的發展中肩負以下責任4
 
  • 鞏固及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 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
  • 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
  • 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 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
 
與此同時,融入大灣區也可為香港帶來裨益。在過去十年,香港的經濟增長放緩,而產業結構亦逐漸趨向單一化,令本港年輕人缺乏新的就業和創業機會。而大灣區正可為香港開啟了更龐大的市場腹地,透過整合多個城市豐富的資源及創新動能,將有效為香港經濟尋得新增長點,加快產業多元化,拓寬新一代的出路。
 
 
此外,大灣區有助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本港居住空間狹窄,人均居所樓面面積僅15平方米5,生活成本也較高。而大灣區內相連的港口可發揮各自便捷的交通基建、宜居的生活環境等優勢,給予「走出去」的香港市民在挑選生活和發展空間時多一個選擇。

大灣區的挑戰

體制差異


大灣區雖然是同一個國家,但卻存有兩種制度、三個司法和關稅制度、三種貨幣,因此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體制差異」。有別於其他國家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同時有多個核心城市並存,因此可預料各地人民將會在經濟、行政、金融財政、法制乃至是文化面臨根本性的差異,若缺乏妥善整合,或會導致城市與城市之間出現矛盾,為大灣區發展帶來阻力。
 

分工不明確


大灣區內的11個城市各有所長,在實際融合的過程中或會造成競爭多於合作。其實在過去珠三角地區早已多次嘗試過合作,無奈區內眾城市未能協調,而導致最終仍是各自發展,未能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另一方面,大灣區內各地部分行業和功能亦有所重疊,舉例來說,香港和深圳的港口貨物均以外貿為主,存在明顯的競爭關係,有可能導致資源重疊、惡性競爭等反效果。
 

營商環境不同


香港貿發局曾訪問多間本地初創企業,發現雖然有多近40%的受訪者認同大灣區的營商成本較低,但也有43%的受訪者擔心因兩地制度銜接支援不足而阻礙他們的擴展計劃6。以資訊科技為例,由於香港和內地對於資訊安全的監管法制不一樣,企業或需先耗用額外資源來開發一套與內地兼容的系統,而這對資源有限的初創而言無疑是一大障礙。

大灣區未來發展藍圖

大灣區人口基數甚大,擁有超過8,6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到12.6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GDP的11%7,優厚的發展潛力無庸置疑。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所述,未來大灣區將重點關注以下七大發展範疇8
  1.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2.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3.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4.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5.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6. 緊密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7. 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
而隨著香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相信跨境保險產品需求也會日漸上升,保監局因而研究「跨境保險通」及位於大灣區設立售後服務中心9的可行性,方便保單持有人更容易處理售後如索償和查詢內容等事宜。

小總結

💡201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將「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國家級戰略
💡大灣區覆蓋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九個內地城市,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二位,創科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清楚列明香港在大灣區的發展中肩負的責任
💡大灣區的未來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城市之間必須探索相互之間的互補合作模式
💡保監局研究推出「跨境保險通」的可行性
*本文章版權屬AIA所有,未經AIA書面同意,不得擅自複製或抄襲文章內容。閣下亦不可將內容複製或儲存到任何其他網站或內容平台。
 
此文章內只載有一般資料及只於香港派發,並不構成任何銷售建議及或有關產品之推介及或服務要約或招攬購買銷售或游說購買任何文章中提及金融工具。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表現及回報可跌可升。AIA及其中介人不會向客戶提供任何投資建議。財務策劃顧問不可向客戶提供任何投資建議。AIA不保證此文章內刊載的內容及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AIA不會對任何有關此文章所刊載的內容或服務及/或產品負上任何責任。如有任何侵權行為及/或法律問題,AIA絕對保留追究責任和賠償的權利。此資訊內「香港」指「香港特別行政區」。

1.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峯論壇,《關於大灣區》,2022
2.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瑞士、美利堅合眾國和瑞典領跑全球創新排名》,2022
3.香港政府新聞公報,《香港再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022
4.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
5.立法會,《倫敦最低住屋面積的規管措施》,2022
6.香港貿易發展局,《初創在香港:大灣區的機遇與挑戰》,2021
7.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粵港澳大灣區統計專頁》,2022
8.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
9.保險業監管局,《2020-21年報》,2021

精明提示 – 因應您的關注,選擇合適的產品方案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